2012/3/5 发表于4646天前 香港 18492
获得“第一代大学生助学金”的学生许伟东(右)和韩珈颢。
曾有一位母亲说:“宁愿我的孩子在中学毕业后就立即找工作,减轻家庭经济负担,也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升读大学。”
这是一位来自香港贫穷家庭母亲的内心表白,也代表了香港120多万生活处于低收入贫穷家庭母亲的心声。
香港大学曾对全校约2800名本地新生进行背景调查,19%家庭收入少于1万港元,学校为此推出“第一代大学生助学金”计划——1万元助贫穷生圆梦。2月23日,香港大学举行“第一代大学生助学金”颁授典礼,给今年获得资助的约300名学生颁授助学金。
在香港大学,记者采访了两位获得“第一代大学生助学金”的学生许伟东和韩珈颢,他们自父辈以前,家里没人上过大学。但他们凭自己的努力,成了家中首名大学生,而且是香港大学的学生。
贫穷生变7A尖子生
现是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四年级学生的许伟东,出生于香港一个贫穷的基层家庭,“我一家5口住在政府的公屋,父母是建筑工人及茶餐厅清洁工,家庭月入不足1.2万港元。家里有时候停水停电,我要到别人家洗澡。”谈起家事,许伟东心情似乎五味俱全。
8岁那年,他在电视上看到国际知名小提琴家陈美的演奏,看得如痴如醉,从此迷上小提琴。他同父亲说,想学小提琴,遭拒绝,但母亲却主张让他尝试。后来,一个亲戚将家中一把破旧的小提琴送给他。
因家庭困难,他负担不起聘名师授琴的昂贵学费。母亲省吃俭用,最后还是给他报读了一小时70元的小提琴班。直到读中四,他将存了多年的3600元利是钱买了自己的小提琴,一直用到现在。
许伟东告诉记者,读中学时,他自己并不比别的同学聪明,“我自小体谅家境,自己天分也不高,只有靠自己努力。
2007年,许伟东会考取得7A的优异成绩,被香港大学录取,成为家中首名大学生。但仍因家境所限,无法报考音乐系,很难圆学小提琴心愿。
2010年,许伟东获得香港大学“第一代大学生助学金”1万元资助,终于通过小提琴8级水平考试。
港大第一代大学生助学金自2008年开始,每年向约300个家庭月入不足1.38万元,同时为家中首名大学生的同学提供每人1万元资助,计划至今,共有超过1000名学生参与。
女大学生到非洲义教
另一名获助学金的港大工程学三年级学生韩珈颢,从小父母离异,母亲独力抚养她们三姐妹。她获得港大“第一代大学生助学金”后,利用这笔经费,到非洲加纳参与义务教学及行医一个月。
“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,用水困难,要自己到井里打水;厕所也没有,要跑到荒坡上方便。当地的小学生对未来没什么信心,很多人读到高中毕业后就回家跟父母耕田。”韩珈颢对记者说。
为了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,她给学生们上课,教他们各种各样的知识,她希望通过教学让当地人更多地认识外界,并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改变未来。他们一行志愿者还与当地大学生自发成立NGO紧密合作,讨论及安排服务项目。
除了义务教学外,她还到当地村落的医院,协助医务人员为妇女注射避孕针。在此过程中,她发现当地医院的义肢配套落后,她希望将来能学以致用,研制低成本技术的义肢,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成本低廉的义肢装备。
“我希望自己大学毕业后,先工作几年,然后再到第三世界国家当义工,利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帮助他们。”韩珈颢说。
工学学士与人工智能理学硕士联合课程是工程学院在2025年推出的新项目,课程设计使学生在4+1年内获得所选的工程学学士和硕士学位。
2024/10/29 发表于25天前 香港 1392